2020年10月,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为促进科研交流,拓展学术视野,加强新葡的京精神心理健康研究团队与兄弟院校护理博士研究生和青年骨干教师的学术交流,由哈尔滨医科大学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和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共同发起博士论坛系列学术活动,线上开坛后相继吸纳了山东大学和郑州大学,形成四校联盟的云端护理博士论坛。以建立开放、多元、包容、共享的学术交流平台,打造跨地域、跨校际、跨专业的适时、适宜、适合的学术交流新模式。云端护理博士论坛每两周举办一次,到2023年3月已成功举办了50期,陪伴大家度过近两年半的时光。截止目前论坛已聚集来自国内外20余所高校近60名博士研究生及青年学者,累计在线参加人数约7500人次,在国内护理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学术影响。
同心坚守,研学战“疫”
云端护理博士论坛由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周郁秋教授、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杨冰香教授发起,山东大学曹枫林教授、郑州大学张振香教授、平智广教授等多位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指导。哈尔滨医科大学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基础护理学部张慧博士和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精神心理健康研究团队(精神心理智慧护理研究中心)杨冰香教授作为主持人,多所院校优秀青年教师、硕博研究生共同参与,以云端论坛形式开展的系列学术活动。论坛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众多知名学者担任主讲,还邀请相关顶尖专家学者就本领域前沿、热点研究做专题报告,包括实施科学引进和推广者南方医科大学徐东教授,社会人类学知名学者、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首席评审专家中山大学程瑜教授,精神医学专家、中国高被引学者澳门大学项玉涛教授等。有来自不同教育学习经历与文化背景的博士和青年学者如香港理工大学王珊珊博士、美国华盛顿大学陈紫静博士、美国马里兰大学陈杰博士、美国北卡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王静博士、日本北海道大学苏雅博士等青年学者。也有来自统计方面的专家郑州大学平智广教授、公共卫生与流行病专业的青年学者西安交通大学惠沼沼博士、精神医学青年学者四川大学华西精神卫生中心谢敏博士、计算机与人工智能专业背景的郑州大学佟瑶博士。论坛秉承开放、多元、包容、共享的宗旨,使学术交流突破了不同地域、不同院校、不同时空域的限制,让追求学术的梦想的创新火花冲散疫情的阴霾在云端绽放。
论坛采用“线上主题讲授+交流讨论+公众号同步分享”的形式开展,由多所院校的青年教师、博士研究生和知名专家、学者作为讲者,通过线上腾讯会议平台,在线主题分享,资深专家围绕主题分享观点深入讨论与点评,听者线上参与共同探讨,每期在线参与达150余人次。
学术盛宴,精彩不断
博士论坛主要聚焦护理研究相关理论、统计分析方法和研究设计、某一领域研究热点等内容,同时有来自不同教育文化背景(美国、日本、香港、澳门等)的讲者结合自身研究经历进行分享,使论坛更具有国际化视野。
研究相关理论
理论是对新事物进行解释的根源性指导,将理论作为研究背景和分析框架是最常用的一种嵌入方式,是研究者提出新研究假设的灵感来源。在往期博士论坛中,多位讲者将理论及方法与具体实例相结合进行学术分享。哈尔滨医科大学王正君博士以离散选择实验在护理领域的应用为主题,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护理服务模式发展,充分考虑患者及医疗服务者的偏好信息越发重要。离散选择实验(DEM)是一种基于属性的效益衡量方法,研究者为参与者提供了包含不同属性水平的假设方案,并允许他们在两个或多个备选方案之间进行选择,以此来衡量参与者的偏好。在DEM中,首先需要明确研究问题,通过文献回顾、定性访谈、专家咨询等方法确定属性和水平,可选择不同实验设计工具如Stata、SPSS、SAS、Ngene,并生成选择集合,基于此设计实验情景与调查问卷,开展试验及抽样,建立数据收集,构建离散选择模型。王正君博士结合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服务偏好)和基于护士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工作偏好)的实例介绍离散选择实验在护理领域的具体应用,为听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郑州大学林蓓蕾博士结合自身的研究经历,通过对国内外常用护理理论及其构建方法的梳理以脑卒中为例分享基于研究实践构建情境理论的过程与思考,向听者们阐述情境理论的构建历程与体会,深化听者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过程,使听者打破了信息隔离,深化了对理论的理解与应用视角。
统计分析与研究设计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数据分析技术日益进步,逐渐突破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向大数据分析时代迈进。在往期博士论坛中,讲者们陆续分享多种适合不同数据类型的新颖、前沿的统计分析方法。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刘茜博士就行动者-对象互依模型(APIM)及应用进行了分享,APIM主要用于成对数据之间的相互影响,用于测量和检验成对关系中两个成员之间数据非独立性的统计方法。也是目前婚姻、家庭研究领域中针对成对数据分析的重要方法。刘茜博士通过APIM构成的要素、标准模型、模型分析方法及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成对关系的分析与理解提供了方法。另外,山东大学张烜博士基于精神症状间因果相互作用关系的视角分享了精神病理学的网络分析,传统的精神病理学认为症状是特定精神障碍的潜在反映,而症状网络则认为精神障碍产生于网络中症状之间的因果相互作用,症状间的因果关系则可以用干预的因果理论加以解释。症状可用网络中节点表示,只有相互直接激活的症状对应的节点是连接的。此外,症状网络具有动态性,即存在迟滞作用。为进一步加深听者对网络分析的理解,张烜博士以两篇高质量精神障碍网络分析研究为例进行深度剖析,重点讲述网络分析在当前研究中的应用。网络分析中心性是衡量症状的重要性指标,针对核心症状的干预比对边缘节点的干预对整个网络结构有更广泛、更强、更快的影响,可作为首要的干预目标。优先干预重要的桥接症状(两种心理应激反应的共病症状)可以阻断或减弱不同心理应激反应症状间的相互传递,对于减弱心理应激反应间的高度共病十分重要,对干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兴的症状网络分析为深入研究共病精神和躯体症状及发生发展机制和靶点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另有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罗丹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惠沼沼博士、南方医科大学李婷博士、郑州大学平智广教授、梅永霞博士、哈尔滨医科大学张慧博士也分别就相关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不同的主题分享,不仅使听者开阔了研究视野,还在研讨过程中获得了启迪、激发了创新,增加了储备和积淀。
研究设计是对科学研究活动开展全过程的设计,是确保科研质量的关键环节。在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护理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对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尤为重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与精神健康的交叉学科已成为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杨冰香教授针对精神健康与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研究:以社交网络用户情绪危机干预为例进行了精彩的主题分享。杨冰香教授分别从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史介绍,从而引出精神心理与人工智能跨学科合作的方向,通过一系列近年中标的人工智能与精神健康交叉学科国自然项目,阐述人工智能在精神健康领域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自己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社交网络用户情绪危机主动式分层干预-基于危机平衡自动分析模型进行详细分享,针对抑郁和自杀的高发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利用微博“树洞”等大数据资源,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危机平衡自动分析模型识别情绪危机者,实施主动式分层干预,化被动为主动,降低因抑郁而导致自杀行为的发生率。香港理工大学王珊珊博士结合自己博士课题“Bibliotherapy for Improving Caregiving Appraisal of Informal Caregivers of People with Dementia: A Pilo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从研究全过程视角分享护理科研的选题、设计与实施,系统介绍了该课题产生的背景、设计、实施的整个过程。从认知障碍群体出发,通过范围综述逐步聚焦、通过系统综述了解目前研究的不足,最终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广泛查阅相关文献,对比各种干预措施,与同行专家交流,进行干预方案的制定。通过预实验评价干预方案的有效性与可接受性。此外,湖州师范学院王丽娜教授从认知障碍人群角度出发,系统分享了该类人群全程全情境照护策略的构建。郑州大学佟瑶博士和田雨同博士也就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具体应用进行了分享。
研究热点与新视角
一些学者还分享了在研究设计、分析、评估或报告上具有独特优势的研究热点,如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刘茜博士介绍的共享决策、哈尔滨医科大学叶青芳博士分享的生态瞬时评估法(EMA),山东大学王娟博士分享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CID)、丽水学院许丽娟教授针对个体的预后或诊断多因素预测模型报告规范(TRIPOD),四川大学谢敏博士分享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上海交通大学王琳博士分享卫生经济学评价在护理干预研究中的应用,哈尔滨医科大学祁晓娜博士分享的患者报告结局(PRO)及实践应用。因内容新颖,激起听者的浓厚兴趣,引发了热烈的互动讨论。此外还有学者将国外研究的经历一起在云端论坛中分享,使研究的范式更具有观感性和借鉴性,如美国华盛顿大学陈紫静博士分享关于一篇文章背后的那些科研故事;美国马里兰大学陈杰博士以疼痛相关研究为例,分享在美国开展临床护理研究时的经验;美国杜克大学博士、美国北卡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博士后、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FAAN)、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核心研究员主要聚焦养老机构和社区老年人长期照护方面的研究的王静博士从国际和跨学科合作视角探讨健康老龄化和长期照护研究;上海交通大学苏雅博士根据在日本研究和学习的经历,为大家分享社区老年人与脑卒中患者肌少症的现状和进展等,使听众开拓研究视野,启迪科研思维。
聚智出新,举贤纳才
交流是学术的灵魂,具有高效性和时效性的云端护理博士论坛增进了学者间的交流,促进了学科间交叉共享与合作,实现了学术的“融通”、“互补”、智慧的“迭代与链式传递”。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论坛不断吸纳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博士、青年教师加入,博士论坛微信群内已聚集来自国内外20余所高校近60名研究生导师和博士生们进行交流,群内有获得省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在国际顶刊《柳叶刀》子刊发表学术论文的学者们,看到大家取得的这些学术成就,周郁秋教授欣言:“博士论坛凝聚了这么多优秀的青年学者在一起,使学术起到迭代和放大的效应,也借此促进了学术交流、增进了友情。非常感谢这些兄弟院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参与,每一期都带给我们全新的视角。”
思维碰撞,拓宽视野
学术研讨可以达到信息交流,开阔视野,拓展科研思路的目的,起到了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的碰撞交融,启迪科研思维,激发创新作用。在博士论坛中讲者们进行主题学术分享后,研讨交流环节更为热烈与精彩,除针对本次内容讨论外,还深化和拓展了护理研究相关理论、研究设计思路与分析方法的外延,达到了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启迪了研究思路。论坛中也有多位学者获批研究项目,在此期间11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人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同时这些讲者也不断地将研究新成果带入博士论坛,充实论坛内容,使学术信息动态更新与分享,提升学术平台质量。
2022年11月,“护理博士论坛”经黑龙江省专家评审,被遴选为2022年黑龙江省研究生学术交流建设项目,该项目的获批是对论坛质量的肯定与阶段性成果,未来论坛成员也将继续为这份传承注入全新的动力与活力。
疫散云开,拉开了春的序幕。由2020年万众“疫”心、热情洋“疫”的十月到今岁春暖花开、色彩斑斓的时节,回首两年多来的坚守,50个夜晚电脑前的守候与翘首盼望,是50名学者的精心准备与悉心分享,成就了护理博士论坛的今天。50期论坛的结束也是崭新的起点,因为这里承载着一群志趣相投的学术青年,是高山流水的知音,是并肩奋进的战友,亦是谊切苔岑的友人,在平台中彼此交流分享,传承包容共享的精神,启迪科研的智慧,追逐心中的梦想。为筑起并如一坚守这个学术阵地而自豪,为执著追求前沿知识的脚步前行而感动,为推动护理学界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而躬身实践。怀着一颗虔诚的感恩之心,向尊敬的指导专家和讲者们,向给予我们宝贵支持的听者们致以由衷的谢忱!未来我们会一如既往的传承开放、多元、包容、共享的宗旨,邀请知名专家并吸纳优秀的青年学者加入论坛,打造优质学术平台,推动护理学科发展。
云端博士论坛50期回顾
期数 |
主题 |
主讲人 |
学校 |
时间 (19:00-20:30) |
1 |
ASE模型概述与应用浅析 |
张慧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2020.10.14 |
2 |
MOST理论在多因素干预研究中的应用浅析 |
王正君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2020.10.21 |
3 |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及其应用 |
罗丹 |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 |
2020.11.5 |
4 |
元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概述及应用浅析 |
王宇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2020.10.28 |
5 |
护理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设计浅析 |
吕雨梅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2020.12.3 |
6 |
异质性分析方法-功能性随机森林简介 |
王伟梁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2020.12.16 |
7 |
精神健康与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研究:以社交网络用户情绪危机干预为例 |
杨冰香 |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 |
2020.12.30 |
8 |
认知障碍人群全程全情境照护策略的构建 |
王丽娜 |
湖州师范学院 |
2021.1.13 |
9 |
基于频率学方法的网络meta分析(以R软件操作为例) |
曹建琴 |
首都师范大学 |
2021.1.27 |
10 |
孟德尔随机化——因果关系推断新利器 |
陈昊天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2021.2.24 |
11 |
预测模型构建的常用方法 |
田雨同 |
郑州大学 |
2021.3.10 |
12 |
干预方案构建及实例分析 |
宇虹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2021.3.31 |
13 |
量表开发与应用分析 |
贾红红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2021.4.7 |
14 |
行动者-对象互依模型(APIM)的概述及应用浅析 |
刘茜 |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 |
2021.4.21 |
15 |
异质性问题的识别及统计分析 |
苏红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2021.5.12 |
16 |
针对个人诊断或预后多因素预测模型报告规范(TRIPOD)及实例分析 |
许丽娟 |
丽水学院 |
2021.6.2 |
17 |
社交媒体用户自杀风险识别-两种模型比较 |
杨冰香 |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 |
2021.6.16 |
18 |
EMA的概述及应用浅析 |
叶青芳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2021.6.30 |
19 |
精神病理学的网络分析 |
张烜 |
山东大学 |
2021.7.14 |
20 |
异质性分析方法之潜在剖面分析 |
王伟梁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2021.8.4 |
21 |
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CID)的制定与应用 |
王娟 |
山东大学 |
2021.9.1 |
22 |
大数据背景下的医学信息学 |
佟瑶 |
郑州大学 |
2021.9.15 |
23 |
倾向性分析 |
李玲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2021.9.29 |
24 |
浅谈实施科学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 |
罗丹 |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 |
2021.10.13 |
25 |
离散选择实验在护理领域的应用浅析 |
王正君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2021.10.27 |
26 |
患者决策辅助工具及其应用浅析 |
刘茜 |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 |
2021.11.10 |
27 |
淋巴瘤患者心理社会康复研究 |
杜若飞 |
郑州大学 |
2021.11.24 |
28 |
潜在转变分析 |
张慧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2021.12.08 |
29 |
对应分析 |
平智广 |
郑州大学 |
2021.12.22 |
30 |
文献分享:经济学评价的多中心整群随机对照试验 |
王琳 |
上海交通大学 |
2022.1.12 |
31 |
优势分析—确定回归模型中自变量相对重要性 |
王娟 |
山东大学 |
2022.3.16 |
32 |
护理科研选题、设计与实施:以香港理工大学博士课题为例 |
王珊珊 |
郑州大学 |
2022.3.30 |
33 |
膳食与疾病 |
赵振娟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2022.4.13 |
34 |
概念映射的结构化过程解析 |
田雨同 |
郑州大学 |
2022.4.27 |
35 |
从国际和跨学科合作视角探讨健康老龄化和长期照护研究 |
王静 |
复旦大学 |
2022.5.13 |
36 |
人文护理选题与申请书撰写 |
程瑜 |
中山大学 |
2022.5.18 |
37 |
基于研究实践构建情境理论的过程及思考—以脑卒中为例 |
林蓓蕾 |
郑州大学 |
2022.6.1 |
38 |
Q方法及其应用 |
李婷 |
南方医科大学 |
2022.6.17 |
39 |
临床文本数据的处理与应用 |
佟瑶 |
郑州大学 |
2022.7.7 |
40 |
如何准备一篇英文论文? |
项玉涛 |
澳门大学 |
2022.7.20 |
41 |
群组轨迹模型 |
梅永霞 |
郑州大学 |
2022.9.7 |
42 |
Impact of Social Support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一篇文章背后的那些科研故事 |
陈紫静 |
美国华盛顿大学 |
2022.9.21 |
43 |
社区老年人与脑卒中患者肌少症的现状与进展 |
苏雅 |
上海交通大学 |
2022.10.12 |
44 |
在美国开展临床护理研究:以疼痛相关研究为例 |
陈杰 |
美国马里兰大学 |
2022.10.26 |
45 |
文献计量学分析 |
惠沼沼 |
西安交通大学 |
2022.11.9 |
46 |
建构主义扎根理论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 |
罗丹 |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 |
2022.11.23 |
47 |
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 |
谢敏 |
四川大学 |
2022.12.7 |
48 |
从生命历程视角初识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ge-Period-Cohort Model) |
侯皓 |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 |
2022.12.21 |
49 |
患者报告结局(PRO)及实践应用 |
祁晓娜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2023.1.4 |
50 |
混合研究系统评价(MSR)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 |
王文娜 |
郑州大学 |
2023.1.13 |